您好,欢迎访问广州市南沙区华平科技培训中心有限公司!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编程资讯 >

儿童教育:七夕传统习俗介绍

更新时间:2020-08-26

2020年8月24号,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,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七夕节啦。作为儿童教育专家华平教育给大家介绍下七夕的传统习俗
 
七夕习俗

 
在这个每天都可以变成情人节的时代,很不巧,七夕也被包装成为“中国情人节”,当然,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意义是一件很让人欣慰的事情,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也确实感人。但是其实在古代七夕并不是一个情侣约会的日子。那么七夕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?
 
在古代,七夕确实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离不开关系,除此之外它还有“女儿节”的叫法。就是说七夕在古代是一个女子大型祈福的节日。
 
早在汉代就已有欢庆七月七的习俗,女孩们向心灵手巧的织女,乞求智慧巧艺,所以它也被称为乞巧节和女儿节。
 
唐宋之际,京城设有专卖乞巧物之市场,车水马龙、人流如织,世人称为乞巧市。宋元时期七夕节的隆重程度。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。总之七夕一直是作为女儿节被流传下来的,到了今日才演变成“中国情人节”。
 
那么七夕是不是就与爱情无关呢?也不是的。七夕一直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的。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”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,就已有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。而牛郎织女的神话,很可能源于我国先民们的天文学想象。和希腊占星学的人马座一样,可以说都是天文转化为人文的绝佳例子。
 
古往今来,不少文学大家都为了七夕,留下自己的美妙诗句。像秦观的鹊桥仙,还有杜牧的秋夕。浪漫的爱情故事总能激发才子佳人的无限灵感。
 
除了吟诗作对外,七夕节还有很多特别的传统习俗。比如:
吃“巧巧饭”: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采菜包饺子,把一枚铜钱、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,乞巧活动以后,聚在一起吃水饺,传说吃到钱的有福,吃到针的手巧,吃到枣的早婚。
 
拜“魁星”: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。魁星文事,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拜魁星,在七夕这天祭拜,祈求考运亨通。
 
炸“巧果”:款式极多,主要的材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,用油炸后称“巧果”,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、莲蓬、白藕、红菱等以供织女。
 
结扎“巧姑”:陕西地区的妇女们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,谓之巧姑,不但要供瓜果,还要栽种豆苗、青葱,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,剪豆苗、青葱,放入水中,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。
做“巧芽汤”:有些地方有做“巧芽汤”的习俗,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侵泡水中发芽,七夕这天,剪芽做汤,称之为“巧芽汤”。
 
喝“双七水”:在广西西部,传说七月七日晨,仙女要下凡洗澡,喝起澡水可辟邪治病延寿。人们在这天鸡鸣时,争先恐后地区河边取水,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,待日后使用。
 
做“巧灯”:在山东曲阜,七夕之时会做“巧灯”,造型有荷花、月季、牡丹、芍药、海棠、佛手、梅花等花卉灯,八仙过海、群仙祝寿、童子拜观音等人物灯。
 
“喜蛛应巧”:在七夕这天,姑娘们捉蜘蛛放在小盒中,到第二天早上打开盒子开蜘蛛网的稀密程度,蜘蛛网越密,求到的“巧越多”。
 
拜七姐:节日到来之前,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、通草、线绳等,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,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,使之发芽,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,用来拜神,称为“拜仙禾”和“拜神菜”。想在广州珠村这边就可以看到比较盛大的拜七姐的活动。
 
当然现在其实很多传统的习俗要么慢慢遗失,要么被新时代注入新型活力。所以说,其实现在七夕发展成为“中国情人节”也是一件不错的事,至少牛郎织女这样浪漫的爱情故事被继续传颂下去了。
 
华平教育

 
华平教育儿童教育专家,欢迎广大家长前来咨询少儿编程培训的问题。

在线客服

ONLINE SERVICE

联系电话

13825155525

返回顶部